教育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新闻

香港文汇报:全球學中文漢語熱升溫

已有 4878 人围观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而近年在全球興起的漢語熱,引起人們的廣泛討論。有人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當一國的民族語言被作為外語普遍學習的時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其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深化。但亦有人認為,漢語熱不能代表中國軟實力的提升,甚至是否存在漢語熱也有一定爭議。  ■嘉賓作者:岳經綸教授

作者簡介

 岳經綸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主編及《公共行政評論》編委。

概念鏈接:國家軟實力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針對國家間競爭,特別是大國博弈的新特點,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S. Nye首次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的理論,他認為軟實力是「一國通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本國的目標,從而使本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是一個國家造就一種情勢、使其他國家仿效該國傾向並界定其利益的能力」。

3大來源 以柔制剛

  Joseph S. Nye指出,國家軟實力主要有3個來源:文化(在很多方面對他國具有吸引力)、政治價值觀(在內外事務中遵守並實踐這些觀念)以及對外政策(正當合理,並具有道德上的權威)。

正反對對碰:國際聲望增 態度零友好

討論議題:漢語熱等於中國軟實力提升?

支持

‧ 擴大漢語的傳播範圍、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提高漢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是令中國走向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聲望和地位隨著語言和文化的傳播而不斷提升。

‧ 漢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推廣教育和語言有助加深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是擴大一國影響力的最有效途徑。

‧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許琳認為:「海外透過漢語學習中國文化、了解當代中國的需求十分迫切,孔子學院已成為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最亮品牌。」

‧ 語言的強弱是國家強弱盛衰的象徵,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由於經濟政治地位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迅速擴大,國外了解、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反對

‧ 語言和國家軟實力不存在必然的聯繫。英語是世界最強勢的語言,確實與美國的超強地位有關,但戰後英國卻從世界超強國變成「二流國家」,而菲律賓等也算是「英語國家」,但它們的國家軟實力卻不強。

‧ 學習一門外語的原因有多種。有人學習可能是為謀職與就業,如前美國國務卿賴斯精通俄語,但她卻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在政治文化上多有批評甚至「厭惡」;法國總統希拉克不通漢語卻對中國文化喜愛有加。

‧ 漢語熱不存在,漢語的國際化水準較不充分。有漢學家說,僅靠功利性推廣不能推動漢語國際化。一個外國留學生能操一口流利的漢語,但對中國的態度卻是「零友好」,對中國社會的進步還是「零了解」。

概念鏈接: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的英文是Confucius Institute,為中外合作建立的、以開展漢語教學為主要活動內容的中國語言文化推廣非營利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提供中國教育、文化等資訊諮詢;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活動。

全球孔子學院逾300所

‧ 孔子學院的數目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根據國家漢辦官方網頁的統計,截至2011年8月,共成立322所孔子學院,分布在91個國家和地區。

‧ 孔子學院主要分布在歐洲和美洲。

‧ 在日本,開設漢語課程的高中數目從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在韓國,已有近200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漢語考試已被正式列入韓國外語高考科目。在法國,有100多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150多所中學開設漢語課程,13所大學的外語系開設漢語專業,其中5所大學設有碩士點(開設研究生課程,頒發碩士學位資質)、兩所大學設有博士點(開設博士生課程,頒發博士學位資質)。美國在5年前只有200所學校教漢語,現在已有達2,000所,增幅高達10倍。

‧ 據統計,全球100個國家有超過2,500多所大學教授漢語,世界上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超過3,000萬。

‧ 中國在全世界建立漢語水準考試的考點數目和參加漢語水準考試的人數呈較快增長的態勢,考生人數從1991年的數百人激增至2007年約14萬人。

全球孔子學院分布*

地區 設立國家數目 孔子學院數目

亞洲   30      082

美洲   13      111

歐洲   34      120

非洲   19      024

大洋洲  03      016

總計   91      322

* 註:截至2011年8月  資料來源:國家漢辦

 

國家漢辦肩負8大重任

  1987年,中國建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The Office of Chinese Language Council International,英文簡稱 OCLCI,中文簡稱國家漢辦),直屬教育部。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總負責人為教育部部長,國家漢辦則是執行機構,共有以下8大職能:

1. 制定政策和發展計劃,促進中文國際化;

2. 支持其他國家教育機構的漢語教學計劃;

3. 指導孔子學院的工作;

4. 制定中文作為外語的教學標準並進行評估;

5. 開發和提升中文教學資料;

6. 制定師資標準,進行師資培訓工作,組織國內的中文老師和志願者到國外服務;

7. 制定網站,提供相關資源;

8. 發展各種類型相關考試。

 

 中國政府通過國家漢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海外的漢語熱,如「漢語水準考試」的推廣、「漢語橋工程」的實施、海外孔子學院的創辦、派遣漢語教學人員出國執教或培訓當地漢語教師等。

|結|語|

 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引起世界的關注,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廣,更令漢語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無論漢語熱是否等於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無可置疑的是,推進漢語水準國際化將有利中國軟實力的建設。

 原文报道网址:http://paper.wenweipo.com/2011/11/07/ED1111070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