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站公告

合肥晚报:我们离“礼仪达人”还有多远

已有 3359 人围观

 

“礼仪达人”,穿着得体,言行举止让人舒服,相处让人愉悦。现在人衣服多,但是离“礼仪达人”还很远。是不是什么场合都要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为什么企业里喜欢穿短裙的女性往往职位低?衣服穿得好,怎么年轻一代的礼仪素质并未同步提升?……

上周六,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全程指定礼仪培训师、IPA(国际认证协会)注册高级礼仪讲师胡素老师,做客合肥晚报、安徽省图书馆举办的“新安百姓讲堂”,她的精彩讲解,博得在场300多位听众的阵阵掌声。

胡素其人

透过衣着举止 洞察你的个性

黑色西装套裙、藏青蓝的小坎肩、黑色高跟鞋、齐耳短发、窈窕挺拔的身姿……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全程礼仪老师胡素,一出现在新安百姓讲堂现场,马上就吸引了在场所有女性的目光,不用介绍,这肯定是主讲人了。

从事礼仪培训十几年,胡素看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的着装和言行举止都是她仔细观察的,她能推断出眼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个性,受过的家庭教育怎么样……

甚至,她都总结出一堆规律。比如,在一家企业里,裙子穿得越短的女性职位越低,相反,穿中长裙的女性往往是企业里的管理层。“每个人不是刻意为之,但是着装就能反映很多问题。”

在胡素培训过的人群里,有70后、80后、90后,但是越往后培训,她发现,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是“没礼仪”。“现在的孩子都讲究个性,喜欢散漫不受约束,见面不爱打招呼,讲礼仪的人反而要被笑。”

胡素说,自己的孩子去北京夏令营的时候,她帮孩子把衣服、鞋子整齐有序地放在箱子里,孩子回来的时候告诉她,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她也学妈妈的样子把衣物有序放在箱子里,却被同宿舍的同学笑话,因为她们都是把衣物胡乱塞进旅行包里,“那还不是老爸老妈的事?”

只是一些生活小细节,胡素却感到了年轻一代对礼仪的不那么重视。“一说礼仪就是穿衣打扮,那是误解。礼仪首先要有礼,内心没有礼,外表就没有仪,没有礼仪的人穿得再好也不会让人感觉舒服。”她说,现代年轻人不会愁没有衣服穿,但是内在的修行、修心没能跟得上。

“五四以来,中国吸收西方新文化,加上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对人文方面关注的比较少,学校教育注重学业,家庭宠爱孩子,造成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淡漠。”胡素说,现在,礼仪培训慢慢变得热门,那是社会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注意到素质的提升。

胡素也说,一个人礼仪素养的形成,需要靠内在的自律性,也需要环境的引导。“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不打招呼的冷漠环境里,时间长了,一个本来很有礼貌的人也会受环境影响。”她说,现在年轻人受网络的影响很大,但网络上充斥各种文化,也不乏痞子文化,不知是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还是我们的社会包容性大了。

现场互动

什么时候 也别忘了笑容

“全体起立!”这堂课的互动环节非常多,胡老师让听众站起来,跟她学做几个礼仪动作,来自亳州、黄山、合肥的四位年轻女孩自告奋勇上台,和她一起示范。

“大家好,我是来自合肥的李梅。”4位女孩做自我介绍,有的很随意地弯了下背,有的语速很快地说了自己的名字,胡老师一一指点。“上台面向众人的时候,礼仪可以长一点,鞠躬的时候,上半身要弯下去,而不是把头低下去。介绍自己姓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先念全称,再一个个字解释,比如,我叫李梅,木子李,梅花的梅,这样别人就能记住你了。”胡老师还说,这种自我介绍礼仪,可以用在面试的时候。

接着,全场听众集体练起了站姿:小腿肌肉绷紧,内收,双膝并紧,立腰……在场很多女性朋友还是第一次接受这么正规的礼仪动作指导,动作难免显得僵硬,虽然站得直了,但是却没有面部表情。

“哇!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个好脸色看呢?”现场的女性都笑了起来。“见人三分笑,面部表情展现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一个看到人没有笑容、面部表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好人缘的。”胡老师告诉听众,笑容不是露几颗牙的问题,是内心的愉悦感自然的外现,所以,美好的礼仪表现说到底还是内心的修炼。

职场穿衣 不是争奇斗艳

穿衣是一大学问,随着经济条件好了,女性衣橱里的衣服越来越多,但是,衣服多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穿”衣服。胡老师说,穿衣服一定要看场合,生活中有些现象,说明我们不懂穿衣的道路。

“9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游乐场,只会看到两种人穿西装,一种是服务生,另外就是中国客人。因为那时候,很多中国人赚到钱,认为穿西装、大背头就能显示自己的身份,但是游乐场是休闲场合,还西装革履的想显示自己,反而弄巧成拙。”

“我去北京爬长城,看到很多中国女孩子穿着高跟鞋、拎着坤包、戴着大耳环爬长城,老外们惊呼Oh!My god!(我的天!)”

职场女性穿衣未必得体。“很多年轻人穿低腰牛仔裤,不动还好,一蹲下来,腰部、甚至后背都露出来,这样的穿衣理念,在职场是极为不合适的。”

“工作场合,不是争奇斗艳,暴露性感的地方,衣着至少要有领有袖,如果没有工作装,一定要庄重保守,展现清爽利落的气质。”胡老师说,在职场上,女性也是职业人,穿着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挑选妩媚的衣着穿,或者太过随意的衣服,都不适宜塑造良好的职场形象。

社交礼仪 讲究主动热情

职场环境下,如何与领导、同事、部门交往,也是一门重要的接人待物礼仪。胡老师说,这是礼仪里的“修心”。

现在社会,很多人习惯于冷漠,习惯于被动,别人不跟我打招呼,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打招呼,抱着很自我态度,都封闭了自己。“记住,礼貌往往不花一分钱,却会让你得到一切。”

“职场人怕见到领导是通病,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领导也是普通人,我们只要本着尊重、配合、沟通、礼让的原则就对了。”胡老师打个比方,领导站着和你说话,你就不能还在那不懂事地坐着,长幼有序,懂得尊重……

要是算算,我们一天八小时都跟同事相处,虽说熟不拘礼,还是要保持“礼貌、谦让、友爱、距离”相处的礼仪。同事之间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口无遮拦。

提问环节

父母的言行 孩子记在心里

课堂最后,胡素老师专门安排了交流时间,在场的一位母亲问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她说,家里有个7岁的孩子,任性的毛病很明显。“怎样培养孩子讲礼仪?”

“我想谈谈我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胡老师回忆,女儿小时候,她有一次带女儿去明珠广场,买了个冰激凌,女儿把冰激凌盒子放到她的手上,她一直没看到垃圾桶,就把盒子拿在手上,直到走出商场扔到垃圾箱里。

“这件事我早就没印象了,但是,女儿后来写作文的时候,描写了这件事,说以后也会像妈妈一样,不乱扔垃圾,我很受感动。所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很大,做父母的人不是什么话都能随便说,不是什么事都能随便做,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呢。”

“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完全依赖学校,在家里放任孩子的行为,就养成孩子在学校乖,在家里不懂规矩。我们说孩子难教育,需要塑造个良好的环境,用一定的过程来教育他们。”胡老师话毕,全场掌声响起……